1.謹慎選用酸性染料
含銅、鉻、鎳的金屬絡合染料是由特定結構的染料和金屬絡合劑預先制備的染料。有93種酸性金屬絡合染料。根據歐盟規定,用于染色相關纖維時,每種酸性染料染色后排入廢水處理的染料量應小于7%,即金屬絡合染料的著色率應大于93%。同時銅或鎳不得超過75ms/Ks纖維,鉻不得超過50m礦石Ks纖維。所以選擇的染料需要一定的純度。
2.染色用水
酸性染料的染色水硬度應為100-150毫克/千克。如果水的硬度較高,可以加入0.5-2 s/L螯合劑,改善水質,保證染色。但螯合劑如磷酸鹽或表面活性劑會不同程度地破壞染料的整體性,影響亮度和色牢度。所以,螯合劑在染色時一定要篩選,不能盲目使用。
3.化料方法
由于酸性染料的溶解度不一致,有必要對其進行區別處理。一般先用冷水攪勻,再用熱水或沸水稀釋溶解。有時,由于商業染料中填充了填料,所以很難溶解。如果有必要,還需要煮沸和攪拌,直到完全溶解。最后,過濾后慢慢注入氣缸,防止色斑(色斑)的形成。
4.織物前處理
由于面料中油脂、漿料、雜質、天然色素的存在。實踐證明,純紡織品的前處理容易,混紡紡織品的前處理困難,但染色前必須有良好的滲透性(潤濕性),這取決于具體的品種。
5.酸的作用
硫酸、甲酸(甲酸)和乙酸都是酸和酸絡合染料的染料促進劑。有時為了使染料進一步染色(吸收),常在染色時,在晚量上附加酸。6.元明粉的作用
有時酸性染料需要在pH值低于4的條件下染色,所以硫酸鈉可以作為緩凝劑。相反,如果染浴介質的PH值在4以上,則不宜使用硫酸鈉,因為會增加染料的聚集傾向,應使用平平加O、乳化劑OP等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作為染料緩凝劑。
7.中和
堿劑主要用于強酸介質染色后的中和處理。目的是在染色后將離子化的氨基還原為非離子化的氨基,使纖維能繼續與染料進一步結合。劑量可由中和前染料的實際酸堿度決定。氨水一般為1毫升/升,純堿為2-3克/升,在40-50巴的溫度下處理20-30分鐘。中和后徹底洗凈。
8.當染色終止時,洗出滾筒的溫度不應過低。一般控制在50-60 ℃,主要是防止織物起皺,尤其是羊毛和聚酰胺纖維,一旦起皺,很難修復。
9.酸性染料有不同程度的熱感度,尤其是紅色和藍色。因此,在干燥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以免變色后恢復。